多位惠普中国内部人士告诉记者,2011年惠普中国区确实因总部动荡受到了较大影响,以PC业务为例,惠普在中国PC市场的占有率在2011年已经滑到了不足6%,只有鼎盛时期的三分之一。
“惠普在近几年的业绩表现不容乐观,今年第一财季净利润同比下降了44%,营收同比下降了7%,为了扭转这一局势,惠普开始重整旗下业务内容,当前此次调整或是为了这一考虑,通过合并两部门达到精兵简政的目的,节省开支,同时使两业务协同发展,促进销量,提升业绩。”中投顾问IT行业研究员王宁远认为。王宁远表示,合并后惠普将集中精力提升企业创收能力,将PC、打印机和IT服务业务进一步整合提升,同时或将成本节约部分用于加大企业产品研发环节,提升产品竞争力以吸引消费者。
改革前景不明
惠普任命eBay前CEO惠特曼接替李艾科的职务,希望惠特曼能带领惠普走出低谷。但是,面对李艾科留下的烂摊子,惠特曼的任务显得十分艰巨。
IT巨头的转型,有两个方向,一是走苹果的消费电子模式(个人市场),一是走IBM的软件服务模式(企业市场)。然而,船大难掉头,大型IT公司的转型谈何容易?摩根大通分析师马克·莫斯科维兹就表示,尽管大型IT公司扭转颓势并非不可能,但那是个缓慢而痛苦的过程。“迄今鲜有大型IT公司高调宣布扭转经营颓势,且在短期内实现目标的先例。就我们所知,只有两家公司成功扭转过颓势,那就是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和苹果公司(Apple)。但它们都花了五年多的时间,才见到曙光。惠普的改革才刚刚进行了两年,无疑未来的路仍旧不会平坦。”
对惠普而言,不论是走苹果模式,还是走IBM模式(这种可能性更大),都需要惠普拥有完整的垂直整合能力,而这也是惠普面对竞争对手的软肋所在。如果学习苹果模式,惠普需要为客户提供从硬件到应用的所有一切,包括硬件设备、操作系统、应用商店、内容服务等等,显然,惠普需要大量补课才能拥有这方面的能力。在这方面,苹果、微软、谷歌(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就是要强化自己的垂直整合能力)等公司已经布局多年,目前的惠普没有实力,也没有技术根基与它们展开正面竞争。
惠普这几年一直强调向服务转型,IBM模式成为苹果发展的大方向。但是,在这条路上,IBM、甲骨文(Oracle)和微软也早已严阵以待。惠普尽管通过收购Autonomy公司修补了企业搜索方面的差距,但在数据库、中间件、协作软件、业务应用程序、分析软件等方面,惠普与竞争对手相比差距甚大。
不过,惠特曼本人对惠普的改革似乎充满信心。她跟史蒂夫·乔布斯一样,年薪只有1美元。惠特曼要让自己手中握有的大量期权能够兑现,必须大幅提升惠普的业绩。多位惠普中国区的高层也告诉南都记者,惠普的迷惘期会过去,看好惠特曼带领惠普进行的改革,并期望惠特曼能尽快访问中国。
数字
惠普2012年业务部门营收情况
●信息产品集团
收入同比下降15%,营业毛利率5.2%。惠普商用客户端收入下降7%,消费客户端收入下降25%,工作站收入持平。总销量下降18%,其中台式机销量下降19%,笔记本电脑销量下降18%。
●惠普服务
收入86亿美元,同比增长1%,营业毛利率10.5%。技术服务收入增长2%,应用和业务服务收入持平,IT外包收入同比增长2%。
●成像及打印系统集团
收入同比下降7%,营业毛利率12.2%。商用硬件收入同比下降5%,其中商用打印机销量下降10%。消费硬件收入同比下降15%,其中打印机销量下降15%。
●企业服务器、存储和网络
收入同比下降10%,营业毛利率11.2%。网络收入持平,工业标准服务器收入下降11%,关键业务服务器收入下降27%,惠普存储收入同比下降6%。
●惠普软件
收入同比增长30%,营业毛利率17.1%,包括Autonomy业绩。软件许可、支持和服务收入分别增长12%、22%和108%,推动惠普软件收入整体增长。
●惠普金融服务
收入同比增长15%,其中净组合资产增长8%,融资量持平。该业务实现9.6%的营业毛利率。
链接
惠普下一任CEO将来自惠普内部
过去十年,惠普的CEO都是从外部挑选并空降惠普,而IBM、微软、苹果等IT巨头则更倾向于从公司内部培养CEO。空降CEO由于对公司业务不是很熟,短期内很难进入角色,并往往会与董事会不和,这在惠普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并引发了外界对惠普缺乏继任计划的批评。
去年9月出任惠普执行董事长后,莱恩便宣布,董事会希望解决这一问题。上周三(3月21日),在惠普股东大会上,莱恩明确表示:“我们希望惠普新CEO来自公司内部。”他还补充道,董事会很重视继任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