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际聚焦 >> 色彩管理之印刷过程控制

色彩管理之印刷过程控制

2014-08-01  来源:迪培思网  浏览:2671  0人参与评论
摘要: 众所周知, 色彩管理的目的是运用软、硬件结合的方法, 在生产系统中自动统一地调整和管理颜色, 以保证在输入、显示和输出的整个过程中保持颜色的一致性, 最终实现颜色的忠实再现( 即所见即所得)。那么, 怎么快速高效地实施色彩管理呢? 笔者认为建立一个可测量的、可重复的过程控制体系, 对印刷原材料、相关设备及环境进行规范的控制, 对印刷生产过程中的数据流和信息流进行优化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众所周知,色彩管理的目的是运用软、硬件结合的方法, 在生产系统中自动统一地调整和管理颜色, 以保证在输入、显示和输出的整个过程中保持颜色的一致性, 最终实现颜色的忠实再现( 即所见即所得)。那么, 怎么快速高效地实施色彩管理呢? 笔者认为建立一个可测量的、可重复的过程控制体系, 对印刷原材料、相关设备及环境进行规范的控制, 对印刷生产过程中的数据流和信息流进行优化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 . 色彩管理的定义


  色彩管理是对色彩信息进行正确解释和处理的应用技术。被人们公认为实现颜色的忠实再现、可重复地获得稳定的颜色的最有效的方案。在对彩色图文信息进行复制的整个工艺流程中, 色彩管理系统保证了图文信息在色彩失真最小的前提下, 色彩从一个设备的颜色空间转换到另一个设备颜色空间的过程中的一致性。


  2 . 色彩管理的工作流程


  进行色彩管理的流程可以分为四个C: 校准( Calibration)、特性化( Characterization)、转换( Conversion ) 和检查( Check )。


  ① 校准。这是做好色彩管理的基本条件, 指调整每个设备如显示器、扫描仪、数码打样机及印刷机等到标准状态, 确保其达到或精确到生产厂家的规范上, 并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确保其表现的颜色达到或接近通常的标准。校准是色彩管理的基础和工作的起点, 其目的是为了将设备校准好后并让其稳定地运行, 而设备的稳定性是色彩管理能够做好的基本条件。因此, 校准在色彩管理的过程中是极其重要的。


  ② 特性化。指在经过校准的设备上输入或输出标准色标, 然后对这些色标进行测量, 根据获得的数据来确定设备的颜色表现特性, 建立颜色特性文件( I C CP r o f i l e)。目的就是确立设备或材料的颜色表现范围,并以数学方式记录其特性, 以便进行色彩转换之用。特性化是色彩管理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更是进行色彩管理的前提条件。


  ③ 转换。指将图像或者其他对象的颜色由一个设备的颜色空间转换到另一个设备的颜色空间, 目的是为了获得在视觉上基本一致的颜色。


  ④ 检查。即各个设备之间色彩匹配的检查与评价。


  


如转载请注明出处,对本网的原创文章,转载而不注明出处者,将严厉追究其法律责任!
收藏】 【打印】 【关闭

跟贴区0人参与(点击查看)

发帖区0人参与(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迪培思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匿名发表